日期:2025-07-20 06:36:12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让沙俄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在欧洲继续和列强周旋了。为了尽快恢复元气,沙俄的目光转向了广袤的东方。
实际上,早在1689年与1728年,沙俄就分别和清朝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明确划定了两国在东北和中部的边界线。这些条约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原本意味着两国的边界已经得到了稳定和承认。可惜,清朝当时已经陷入衰退,沙俄则一贯不把条约放在眼里,因此,他们迅速背弃协议,发动侵略,肆意吞并了外东北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与此同时,沙俄并没有满足于此,还开始了对中亚的扩张。面对英法列强的强大,沙俄心想,既然它们能在海洋上称霸,自己是否也能征服中亚这些相对弱小的汗国呢?
进入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大部分地理位置优越的沿海地区已经被英法等传统海洋强国占据,而沙俄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地处寒冷的北极圈,土地广袤却人烟稀少,且与沙俄的本土连成一片,因此并不吸引英法等列强的注意。与之相比,英法则更热衷于海洋上的殖民地,印度、缅甸、越南、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崩溃后的叙利亚、黎巴嫩等地都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
沙俄的海军力量较弱,这使得它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通过不断扩张陆地领土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从现在看来,沙俄这种以陆地为主的扩张策略似乎是幸运的。毕竟,海上殖民地往往离母国遥远,难以维持长久的控制,像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等地的殖民地,最终都纷纷获得独立。
展开剩余79%而沙俄的殖民地,尤其是西伯利亚和中亚,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沙俄本土,且多是人迹罕至的地区,因此几乎没有脱离俄罗斯控制的情况。这也是俄罗斯能稳固其本土面积世界第一的原因之一。
然而,沙俄在征服中亚这片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时,并非一帆风顺。中亚人民对俄国的统治极为反感,频繁爆发起义。沙俄采取了极为残忍的策略,镇压了所有反抗者。可以说,沙俄在中亚的征战,留下了许多血腥的历史。
尽管如此,沙俄凭借强大的武力,最终征服了这片地区,将其势力扩展到阿富汗边境,并引发了英国的极大恐慌。为了保持对远东地区的控制,沙俄开始修建一条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这就是后来的西伯利亚铁路。沙俄在征服中亚后,也于1879年开始修建连接中亚的铁路。到1886年,铁路已经延伸至土库曼的梅尔夫,也就是沙俄完全征服土库曼的第二年。
到了1901年,中亚铁路完工,成为了现代中欧班列中亚段的雏形,显示了沙俄对这一地区的深远影响。
除了修建铁路,沙俄还通过大量俄族移民来稳固中亚的统治。与迁移到远东不同,俄族移民更愿意定居中亚。这里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可以自给自足,也有大量原住民可以利用。而且,中亚离俄国的核心区域并不遥远,铁路一通,就能轻松返回家乡。
因此,成千上万的俄族人开始迁徙到中亚,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成为了他们的主要聚集地。如今,哈萨克斯坦2000万人口中,就有超过400万是俄族人,这一人口迁徙计划的成功可见一斑。
1917年,沙俄灭亡,随之而来的是这些中亚地区的去向问题。事实上,沙俄时期对一些相对顺从的汗国,比如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还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它们直到1920年才被苏联彻底消灭。毕竟,沙俄管理这些殖民地时,倾向于寻找当地代理人,以便更容易控制这些地区。而那些反抗力较强的地区,如浩罕汗国和土库曼,则被沙俄彻底征服。
随着沙俄灭亡,苏联崛起,苏联也认为这些曾由沙俄征服的土地理应归俄国所有。所以,苏联在其成立初期,通过加盟共和国的方式,把中亚这片土地牢牢控制住了。中亚五国逐步成为苏联的组成部分:土库曼和乌兹别克在1924年加入,塔吉克在1929年加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在1936年加入。
然而,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却主动放弃了对中亚五国的控制。这一决定,背后有几个原因。
首先,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陷入了经济困境。那时,俄罗斯财政捉襟见肘,甚至不得不出售大量军备。电影《莫斯科行动》中的情节就真实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的困境——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堪忧,连战斗机都能卖出去。
与此同时,中亚五国在苏联解体后并没有经济基础,仍然依赖俄罗斯的补贴。对当时的俄罗斯来说,这种负担已经无法承担。
其次,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一个问题。中亚五国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而俄罗斯主要是东正教国家。这种宗教差异曾在车臣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俄罗斯要把7千万中亚人纳入自己的国土,恐怕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民族和宗教冲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俄罗斯的国教地位。
最后,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们享有一定的独立性,解体后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独立的国家。这一法理上的转变,使得俄罗斯不得不接受中亚国家的独立。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逐渐恢复了国力,尤其是通过资源的开发,经济状况有了好转。如今,俄罗斯可能会对放弃中亚五国的土地深感后悔。中亚国家的丰富资源,尤其是它们在地理上的重要位置,使得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欲望更加明显。现在,中亚五国成为中国与西方、中东之间的重要纽带。若俄罗斯能够重新控制中亚,它将能够在地缘政治中更好地与中国竞争。
因此,当中亚国家开始考虑将资源直接出售给中国时,俄罗斯表现出强烈的反对态度,要求它们通过俄罗斯的渠道进行交易,以保持定价权。当这些国家提出修改首都名称等问题时,俄罗斯的反应也十分强烈。这种种举动,实际上是在展示俄罗斯对中亚地区的持续影响力和潜在的主权诉求。对于俄罗斯来说,中亚五国仍然是它的“后院”,一旦机会来临,他们甚至可能会考虑恢复这种“宗藩”关系,进一步巩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