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01 05:38:33
几张在中国社交媒体疯传的照片,让歼-15T舰载机与PL-15导弹的组合突然成为全球防务圈的焦点。这可不是简单的装备升级,而是一套直指美国航母战斗群的“组合拳”——中国海军正在用技术迭代,悄悄改写西太平洋的空中博弈规则。
(图1)
歼-15T(如图1)的本质是“航母战力倍增器”。相比早期滑跃起飞的歼-15,弹射型的歼-15T能多带3吨燃料或弹药,作战半径直接突破1500公里。但真正让对手头疼的是它背上那台AESA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公里,配合数据链能同时锁定十几个目标。
这种配置明显不是为了防御近海,而是给远洋舰队撑起一把“防空伞”。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更是个关键变量:它能让歼-15T满油满弹起飞,不用像美国F/A-18那样在航程和载弹量之间做选择题。
PL-15导弹才是这套系统的“獠牙”。300公里的射程比美军现役AIM-120D多出近100公里,双向数据链让它能在飞行中切换目标,专治敌方战机的蛇形机动。更值得玩味的是出口版PL-15E被刻意阉割到145公里——这种“留一手”的操作,恰恰说明自用版的真实性能可能更夸张。
展开剩余65%想象一下:当美军航母的F-35C还在努力逼近发射阵位时,歼-15T的PL-15已经可以从容地“点名”了。这种“我打得到你,你打不到我”的非对称优势,正是中国反介入战略的核心逻辑。
(图2)
技术参数背后的战略算计更值得深挖。中国海军近年所有的升级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把美军逼出“舒适区”。
福建舰+歼-15T+PL-15的三角组合,本质上是在南海画了个直径600公里的“禁入圈”——在这个范围内,美军航母(如图2)要么冒险硬闯,要么后撤到关岛。
但问题在于:现代海战的核心就是航母舰载机的打击半径。如果PL-15真能让歼-15T在防区外猎杀F-35C,美国海军经营了半个世纪的“航母威慑”剧本就得彻底重写。
不过这套王牌组合也有软肋。歼-15T毕竟是非隐身四代机,在靠近敌方舰队时容易被雷达捕捉;PL-15的超远射程极度依赖预警机和卫星支持,战时一旦被切断数据链,威力至少打折一半。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要同步测试歼-35隐形舰载机——未来很可能是歼-35前出撕开防线,歼-15T在后面发射PL-15“补刀”。
这种高低搭配的打法,和美军F-35+F/A-18的组合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3)
国际军火市场已经嗅到风向变化。巴基斯坦买PL-15E(如图3)只是开胃菜,中东土豪们更感兴趣的是这套系统如何用70%的价格实现西方导弹90%的性能。如果歼-15T后续出口,很可能会绑定PL-15销售,就像美国卖F-16必配AIM-120一样。这种“战机+导弹”的打包模式,正在悄悄瓦解西方对高端空战武器的垄断。
从辽宁舰的蹒跚起步到福建舰的电磁弹射,中国海军用十年时间走完了美国三十年的路。
歼-15T+PL-15不是终点,而是下一代海空对抗的起点——当歼-35带着缩小型PL-15从隐形弹舱里弹出时,这场游戏规则可能会再次颠覆。
对于周边国家来说,现在最该担心的不是几架新战机,而是中国这套环环相扣的“体系作战”能力:卫星盯着你,预警机指挥着,导弹飞向你,而航母战斗群始终躲在射程之外。
发布于:山西省配资合作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